2010年5月12日 星期三

設計與藝術|當代最有影響力的多媒體藝術家之一:William Kentridge

「世界上肯定有某種標準存在。一副畫作可以不成為一幅準確的畫作,但它必須展現一種視角,
這種視角並不是深奧的東西,比如說感情.. 」- William Kentridge

三個月前在紐約 MoMA 當代美術館看到 William Kentridge 的作品, 炭筆描繪、擦拭、再重疊新增筆觸, 配上背景音樂轉為動畫, 在還不暸解故事背景的當下, 全身雞皮疙瘩就已經站起來了(也有可能是因為暴風雪或室內空調的關係)…, 之後對他的背景稍微有所了解之後, 才又更佩服他的才能, 以及他對這個世界所帶來的影響力。

(以下為網路搜尋整理後之 William Kentridge 背景資料)

William Kentridge 於1955年出生於南非的約翰尼斯堡。父母分別是立陶宛與德國的移民,職業均為律師,
他的父親尤其是當地著名的反種族隔離律師。六歲時無意間在父親的書桌上看到當年大屠殺遇難者的照片,對於在他長大後的藝術生涯裡,有著實關連。 Kentridge 大部份精力都致力於讓大眾一同感受他童年那一刻所得到的震撼,因為自己是來自歐洲的白人,在關懷這些一度淪為次等居民的同胞時,產生了一種第三者的獨特視角;若要完全意會 Kentridge 的作品,對南非的政治、經濟、社會、及文化一定要有相當的瞭解。

Kentridge 所涉足的藝術形式含括繪畫、雕塑、動畫電影,甚至是歌劇,不過他一切創作的基礎依舊是他那最具個人風格的炭筆畫。他的炭筆畫通常都有獨立的情節,以一個或數個人物為中心組成系列。為了達到既豐富微妙又不失簡潔素樸的風格,他的畫面上通常會用油畫棒做一些象徵性的修飾,例如用一點點紅色來反襯灰色,用淡淡的藍色來象徵水。

在1987年談到自己繪畫時,Kentridge 說: "之所以繪畫先於文字,是因為作品裏的一些東西,在你還不明所以時就已經存在了。" 他的原則就是讓原本不應同時出現的東西並存。

在 Kentridge 的創作中,動畫電影短片也佔占了非常大的比重。他在電影中會省略文字或是只用很少的文字來交代一下劇情,但卻通過音樂來表達關鍵的感情,其中很多是約翰尼斯堡當地藝人的自創曲目。
他的作品中,人人永遠是主角。這位不折不扣的人文主義者,關注著個體與集體之間的責任,資本主義的剝削與烏托邦式的理想,權力與欲望,記憶與失落… 這些既是南非的現實問題,同時又高於生活本身。早期的炭筆畫與版畫常常以一種隱喻的手法表現南非社會的弊病,後來在電影與多媒體方面更加複雜的技巧,使他加強了作品中的診斷性元素,並且開始尋求自己在國家歷史中的角色。


看完影片後是不是有頭皮發麻的感覺?!!! 是不是? 是? 不是? 是不? 是!!!!
by Clair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