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12日 星期四

設計與藝術|waterfall magazine


瀑布著重於日常生活中帶給人們美感體驗與感動的瞬間與細節,希望將自身的生活體驗為基點建構出人們對日常美感的敏銳度與欣賞。

瀑布(Waterfall)於2006年創立,最初以促成國際間當代藝術文化創作的交流為自許。作為一個藝文平台的起點,起初於網路形態的方式發行雜誌。每期定有一主題,以邀請與募集創作的動作同時進行編集,作品類型涵括攝影、插畫、設計、短文 與長篇小說等。創作之外,瀑布以日常問談的形式與藝術家進行交流,無論是信件的來往或者相約聊天,都試圖在生活中探索創作背後的真實。除了藝文創作,不定 期有數個專欄輪替撰稿,以散文形態與讀者分享一種音樂類型、一處風景、一間咖啡店、一位作家或者只是一首歌。

每年以按季出刊為期許目標,為了強調網路特性,故不選擇PDF檔案下載的方式,希望讀者在線上瀏覽,除了可做回覆產生交流外,也可直接於線上點擊開展相關延伸資訊。網站版面除雜誌主體外,也持續關注國內外的藝術人文創作,發佈或者轉載相關訊息如展覽、活動、講座等。

在 2007年2月初,瀑布將觸角延伸至實體展覽。搭配當期雜誌的主題「SOUNDS OFF(沈默)」,與南海藝廊合作,進行為期五天的展出。本次展覽包括靜態與視聽表演兩大部分,受邀展演的藝術家包括曾御欽與姚仲涵等人。此舉打開原本局 限於網路媒介,藉以開拓藝文交流的更多面向,與讀者產生更多不同可能性的互動。

2009年,瀑布進一步拓展在使用網路與文本為媒介承載 當代創作與大眾分享以外,更希冀能以不同形式開展當代藝術與視覺創作的可能性。深感台灣出版 物對於當代藝術與攝影作品這個區塊的匱乏,以及對印刷書冊這個載體所帶來的情感,首要的一步,便是著手網路雜誌的實體化,於每年出版兩期。雜誌內容且將眼 界放遠,除了向台灣的創作者邀稿外,更選輯來自世界各地的作品,引介藝術攝影(art photography)與新攝影*1(new photography)的創作,藉此拓展國內藝文愛好者的選擇與眼界。其後,希冀在未來能再度舉辦展覽,利用作品展示,讓讀者能以親身體驗的方式與作品 做進距離的接觸與欣賞。並將發展台灣與國外青年創作的合作計畫,使其在不同文化生活背景下所激發的美麗火花能呈現更獨特風貌的作品。

*1
為什麼是新攝影(new photography)?
新 攝影為近五年來攝影創作的趨勢,有別於裝置攝影或隨拍,創作者關注的是日常事物的細微變化。並且,不刻意營造光線或是擺設不避諱閃光燈的使用,以現有環 境為拍攝對象,作品即在不經意間顯露出詩意的凝視與獨特的美感。這種創作態度和瀑布的主張不謀而合,講求在日常生活間,將心眼打開,任誰都能以自身創造的 美感,捕捉屬於自己的藝術。



1 則留言:

  1. 學學文創也有藝術家交流夜,有興趣可上網看看,蠻不錯的活動。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