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0日 星期四

設計與藝術|簡學義╳清水模

建築回到本質 才有撼動時代的恆遠

簡學義╳清水模
「在內觀的世界中,看見安靜的力量!」
建築回到本質,呈現自然中物質的力量。空無的場域。精神的氛圍。
人本自然。向自然學習。探索無限的存在。虛滿則實空。建築,是追求平行於自然的秩序。

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行政典藏大樓

台北市立美術館
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
【經歷】
1954年 出生於台灣屏東
1975年 習畫於李德(五年)/一盧畫室
1980年 東海大學建築系畢業
1982-1986年 陳昭武建築師事務所
1987年 成立竹間建築工作室
1992年 主持竹間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1995年 收錄於日本Gallery Ma出版「世界的建築家581人」之一

【建築室內作品】
1987年 小提琴家孫巧玲工作室、星坊
1989年 陽明山簡宅、誠品中山店
1992年 陽明山陳宅
1994年 冠美建設辦公室
1995年 台北市公車亭、草山先生展望台、小王子 餐廳
1997年 朝桂餐廳、王祖賢MTV玻璃屋
2000年 打造出「臺灣最美的博物館」鶯歌陶瓷博物館、宜蘭戲曲中心

生命史
2000年,建築詩人簡學義打造了「臺灣最美的博物館」陶瓷博物館。有家業可承的簡學義,
很堅定地說著:「從我有記憶以來,就知道自己要走建築的路。」

建築師簡學義的建築學習典範,為其父親簡德耀 ─ 戰後臺灣第一批技士狀元,
也是日治時代最著名的三大營造之一光智營造的工班。
父親一絲不苟的工匠精神,總嚴謹地表現在細部、收工與材料之間恰到好處的關係裡。
自幼簡學義耳濡目染、涵養內斂沉潛的人文味於建築美學之中。

「建築師是以石頭寫詩的人。」他曾描述他心目中迷人詩意的故事:「『白花叢裡的白螳螂』
為了偽裝自己免被野鳥啄食躲在白花叢裡的螳螂。
經過千萬年的演化遺傳,一代代地讓自己變成了和花一樣的白色,利用內在渴望的一種心靈的能量。」
簡學義總慢慢細膩地描述著、那追求完美的自覺。講究、而渾然天成地令人無法察覺。

因而,簡學義總在尊重材料個性與週遭環境下,
以清水混凝土的平滑與泥鑄空心磚的粗糙組構出立面的樸質觸感、並細膩地處理每個空間的小細節。
觀看代表作「鶯歌陶瓷博物館」,更不能忽略他在每個角落創造出來的詩意光影。

這就是我們看見逐漸遺忘堅持的臺灣社會中,
難得的堅持,一脈相承在近百年建築藝術裡的建築師簡學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