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最近有一個很有趣的展覽,視幻藝術
什麼是視幻藝術?
以錯覺或是幻覺作為創作主題的藝術,創作者利用晶的感光功能,透過明亮的色彩及透視法法表現。
例如:戰動或立體空間效果的動感,讓觀賞者達到視覺上的震撼。
起源於日本80年代的日本視幻藝術的運動,打破立體與二維為視覺界線,讓觀賞者視覺與平衡產生錯覺,藝術家用各種方法,像是遠近,陰影的方式,甚至還有所謂的障眼法,搭配新技術,燈光折或創作新點子,產生一種創新的藝術形式。
首次進軍臺灣的「奇幻.不思議」:日本3D幻視藝術畫展確定移師臺北展出!打破以往大家對美術欣賞既有印象,展覽中展現二度與三度空間相互激盪出的3D立體虛實藝術之美,更是唯一鼓勵民眾互動拍照、大秀KUSO的創新展覽。這樣的創舉,使得「奇幻.不思議」:日本3D 幻視藝術畫展自去年12月在高雄開幕以來,不僅突破高雄市駁二藝術特區觀展人次紀錄,同時更引發網路熱烈討論。為了讓更多的民眾有機會親身感受這個有如魔術一般讓人目眩神迷的3D感官震撼,3月5日開始至5月29日,移師臺北士林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七樓、八樓東區特展室與北部民眾見面。
「奇幻‧不思議」:日本3D幻視藝術畫展此次展出的六大系列作品包括:立體魔幻、腦力激盪、大冒險、無疆界動物園、美夢成真及世界名畫KUSO等六大主題系列,宛如魔術般跳脫2D平面構圖思維,活靈活現地呈現在觀展民眾眼前。由於展覽極具特殊性與互動性,除了喜歡拍照的年輕族群之外,也吸引許多家庭親子參觀,成為網友之間熱烈討論的最夯話題,官方粉絲團成立短短三個月即創下超過25萬人次的瀏覽量。其中知名部落客發條、親子教養專家洪淑青以及圖文作家黑眼包和以「百吻巴黎」備受注意的楊雅晴也不約而同前來體驗這個令人目眩神迷的展覽。擅長攝影的發條說:「這展覽是一個熱鬧又驚奇的叢林,走進來前請先做好心理準備。」
本次特展在科學原理方面,大部分以錯視覺為主,錯視一般被分為:圖像本身的構造導致的幾何學錯視;由感覺器官引起的生理錯視;以及心理原因導致的認知錯視。特別是關於幾何學的錯視,以其種類多而廣為人知。
幾何學錯視
視覺上的大小、長度、面積、方向、角度等幾何構成,和實際上測得的數字有明顯差別的錯視,稱為幾何學錯視。
生理錯視
主要來自人體的視覺適應現象,人的感覺器官在接受過久的刺激後會鈍化,也就造成了補色及殘像的生理錯視。由於白光是由不同波長的色光所組成的,所以任何兩種色光加在一起可成為白光者,這兩色就互為補色。
認知錯視
這主要來自於人類的知覺恆常性屬於認知心理學的討論範圍。知名的認知錯覺有艾姆斯房間錯覺(Ames room illusion) 、艾姆斯梯形窗錯覺(Ames Trapezoid Window illusion)。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自2011年3月5日起展出至2011年5月29日
這就是我想要找的資料 謝謝你說得非常詳細!
回覆刪除